WFU

2020年6月16日 星期二

產後復健知多少?重拾產前的美麗與信心!

作者:林宛瑩

前言:新生命報到升格做母親,相信是很多女性朋友一生中一大喜悅。然而,在身體、伴侶、家庭、人際關係上,卻也迎來了新的變化與挑戰。其中,媽咪們在產後最明顯的,便是身體上的變化:身材走樣、因坐月子而活動量嚴重不足。

研究指出,為了恢復產前的身體姿態與狀態,正確的復健運動正是其中的關鍵!產後復健運動好處多:瘦身、放鬆心情、減輕焦慮,減少產後憂鬱的風險,而且還能減少產後尿失禁及骨質疏鬆的機會等。本篇為大家整理濃縮目前各國對產後復健運動的建議準則。

產後「初期」復健運動準則


目前歐美復健專家建議,一般自然生產的媽咪,在產後兩三周以內,就可以開始進行的復健計畫,包含:行走、骨盆底肌肉訓練以及全身大肌肉群的伸展運動。

若是有生產併發症、剖腹產或是高危險妊娠的媽咪,最好在產後第一次回診檢查詢問婦產科及復健科醫師意見後,再開始產後復健訓練。

產後復健「有氧運動」準則


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,自然產的媽咪可以在產後四到六周逐漸恢復產前有氧運動強度;剖腹產的媽咪,則是建議八到十周後開始慢慢恢復產前有氧運動強度,而且最好經過醫師檢查同意。若是懷孕前、懷孕期都有固定運動習慣,可以更早恢復運動。

產後運動種總類可以媽咪喜歡為主,在歐美國家很流行–平地快走的運動。若可以同時推著嬰兒車,或是推車往有一點上坡的路段,效果更好。

產後有氧運動,建議每周三到五次。強度可設定為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。起初運動時間,可以十五分鐘為主,加上前後各五分鐘低強度的熱身和緩和。

上述的設定,可能有很多媽咪朋友們看了會有所疑惑:要怎麼知道自己。是否達到中等運動強度呢?有兩個簡單的方法,一個是「說話測試法」,另外一個是「最大心率法」。

「說話測試法」很簡單易測,運動到有點喘但還可以說話的程度,就達到中等強度。

「最大心率法」是另一個較客觀的方式:220減去媽咪年齡,再乘以70%到85%,就可以算出中等強度運動所建議的目標心率。例如三十歲的媽咪,(220-30)*(70%~85%),可以得到133~162,也就是每分鐘心跳率要達到133~162下,才算是有中等運動的強度。

產後復健「阻力運動」準則


(延伸閱讀:產後運動不孤單,媽咪我來幫助你!)

產後復健運動大不同!應特別注意產後身體變化所可能產生的併發症
媽咪們若有以下症狀產後運動必須先停止,並向專科醫師諮詢調整。

1) 陰道出血


生產後,惡露的排出會持續三到八周。持續出血可能會造成貧血的問題,導致媽咪們在運動時比較容易感到頭暈不適。

若運動時有出血量增加的狀況,尤其是一個小時內就需要經常更換衛生棉的狀況,那要立刻就診請教專業醫師。

想運動的媽咪們也不需要過於擔憂,目前研究顯示:產後復健運動不會增加產後出血量或是增加產後血崩的機率。

2) 漏尿、尿失禁


產後三個月,約有兩成的媽咪們會有漏尿、尿失禁的症狀,多屬於應力性尿失禁。如此一來,想要運動的媽咪會感到相當不方便,尤其是從事跑步、跳躍性運動、重量訓練等等,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。

產後尿失禁主要原因來自生產過程中,骨盆底肌肉的傷害以及產後骨盆底肌肉力量不足。許多研究已經證實,「凱格爾運動」可以改善產後應力性尿失禁的症狀。

如上述「產後初期復健運動準則」所述,一般正常自然生產的媽咪,在坐月子時就可以開始進行「凱格爾運動」—骨盆底肌肉訓練。

建議訓練方式:用力夾緊尿道、陰道、肛門周圍肌肉六到八秒再放鬆,每次做十下,每天做兩次。若會陰傷口還未痊癒,建議力道以不要產生疼痛為原則!

3) 腹直肌分離


媽咪們在產後,幾乎都會有肚皮鬆垮、小腹凸出的情況,甚至有些媽咪會觀察到肚臍周圍摸得到一個凹陷。

肚子用力時,例如從床上起身時,肚臍周圍居然鼓出一團球狀物,這些都有可能意味著腹直肌分離,或更嚴重的可能是臍疝氣的現象。

根據研究顯示,產後媽咪中,三到五成有腹直肌分離的現象。若有較嚴重的腹直肌分離狀況,產後腹部運動應該要特別小心,應避免仰臥起坐、軀幹扭力大的動作。

若有此情形的媽咪們,在進行復健運動之前,應諮詢復健科醫師,做更進階的肌力重建。

結語


看到這邊,相信媽咪們都能了解,產後復健運動好處多!若能越早開始,對媽咪和寶寶都有益處。除了能夠減重之外,更能增加心肺適能、改善生理、情緒問題、增加與寶寶的互動等。

另想提醒各位媽咪,除依照上述準則加以訓練外,更應謹記「循序漸進」的原則,別心急想恢復產前身材,要特別注意營養跟水分的補充,並小心出血、尿失禁、腹直肌分離等狀況。若有訓練上的疑問,應該詢問專業醫師的意見。